股票查询: 行情分析 题材分析 DDX在线 业绩报告 个股吧 业绩预告 业绩披露 股东人数 机构持股 高管 公告 个股研报 十大股东 资金流向 个股分红
您的位置:爱买股网 > 行情分析 > 工大科雅(301197)
行情分析查询:

301197
工大科雅

行情分析 题材分析 实时DDX 业绩报告 个股吧 业绩预告 业绩披露 个股研报
股东人数 机构持股 公司高管 公司公告 十大股东 资金流向 个股分红 股票查询

工大科雅(301197)股票行情 股价K线图

个股行情刷新
301197行情加截中...
股价:--
涨幅:--%
涨跌:--元
振幅:--%
成交量:--手
今开盘:--元
昨收盘:--元
换手率:--%
成交额:--万元
涨停价:--元
跌停价:--元
分时图 日K线 周K线 月K线
工大科雅(301197)股票行情 股价K线图
301197五档买卖盘口
委比:
委差:
卖⑤ --元 --手
卖④ --元 --手
卖③ --元 --手
卖② --元 --手
卖① --元 --手
当前价 --(--%
买① --元 --手
买② --元 --手
买③ --元 --手
买④ --元 --手
买⑤ --元 --手
内盘:--
外盘:--

工大科雅(301197)基本信息面分析

公司简介 1、内部决策程序2015年9月13日,科雅有限召开2015年第三次临时股东会,通过科雅有限整体变更发起设立股份公司的方案,同意科雅有限以整体变更的方式设立河北工大科雅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即以2015年8月31日为基准日经审计确认的科雅有限净资产126,025,368.55元按1.8398:1的比例折合为68,500,000股股份,每股人民币1元;折股后公司注册资本为人民币68,500,000元,净资产超过注册资本部分共计57,525,368.55元计入资本公积。2、资产审计与评估2015年9月11日,致同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出具了审计基准日为2015年8月31日的《河北工大科雅能源科技有限公司2013年度、2014年度及2015年1-8月审计报告》(致同审字(2015)第110ZB4829号)。经审计,截至审计基准日2015年8月31日,科雅有限净资产为人民币126,025,368.55元。2015年9月12日,北京京都中新资产评估有限公司出具了评估基准日为2015年8月31日的《河北工大科雅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拟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项目资产评估报告》(京都中新评报字(2015)第0185号)。截至评估基准日2015年8月31日,科雅有限净资产评估值为人民币130,407,692.60万元。3、发起人协议2015年9月13日,科雅有限各股东签署了《河北工大科雅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人协议书》,约定股份公司注册资本为人民币6,850万元,全部资本划分为等额股份,股份总数为6,850万股,每股面值人民币1元。4、验资报告2015年9月13日,致同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出具了《河北工大科雅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筹)验资报告》(致同验字(2015)第110ZB0443号),对股份公司的注册资本进行了审验,确认截至2015年9月13日,股份公司已收到全体出资者所拥有的截至2015年8月31日止科雅有限经审计的净资产人民币126,025,368.55元,其中折合股份总额68,500,000股,溢价部分57,525,368.55元计入股份公司的资本公积。5、创立大会2015年9月14日,股份公司召开创立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河北工大科雅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筹建情况的报告》等议案。6、国有股权管理2015年11月3日,河北省国资委下发《关于河北工大科雅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国有股权管理有关问题的批复》(冀国资发产权管理〔2015〕107号),界定河北科投为国有股东。2016年3月28日,河北省教育厅下发《关于天津河北工业大学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持有河北工大科雅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份为国有股份的批复》(冀教资后〔2016〕11号),界定工大资产为国有股东。7、营业执照和股权结构2015年9月28日,股份公司取得了石家庄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核发的《营业执照》(注册号:130101000015783),注册资本为6,850万元。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130100745411306F。
产品业务 公司专业从事供热节能产品与相关技术服务的研发、推广及应用,是一站式提供智慧供热全面解决方案的信息系统集成服务商。公司主营业务属于大数据与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供热运行技术的交叉融合应用领域,具体包括智慧供热解决方案和智慧供热服务两大方向。其中,智慧供热解决方案为公司报告期内的核心业务和营业收入的主要来源,该业务方向可进一步划分为两类:(1)智慧供热应用平台;(2)热网智能感知与调控系统及系列化产品。另外,智慧供热服务作为公司营业收入的补充来源,具体包括合同能源管理、供热托管等业务。
 
经营模式 1、盈利模式
 作为专业从事供热节能业务的信息系统集成服务商,公司利润主要来自于为客户提供专业化的智慧供热解决方案及软硬件产品和相关服务产生的收入。经过多年的探索和经营,公司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解决方案设计+系统集成产品+专业技术服务”的复合盈利模式。
 2、采购模式
 公司采购主要分为材料采购及外包服务采购两类,对其具体说明如下:
 (1)材料采购
 公司材料采购的内容主要为仪器仪表、电子电器、阀门等产品或配件。公司采用“以产定采+合理备货”的模式安排此类采购活动,采购部门根据生产部门的需求,结合安全库存、采购周期情况制定采购计划。经过多年的市场考察和对采购材料应用,公司已建立较为稳定的供应商体系,且上游材料供应商企业较多,能够保证材料的充足供应。
 (2)劳务外包
 对于承担的智慧供热总包项目,公司除负责总体方案设计、软硬件设备供货、设备调试、系统测试等工作以外,还需一并完成配套产品的安装、工程项目施工等辅助性作业,这部分业务由公司通过比选后最终确定的劳务承包商进行实施。
 3、生产模式
 具体而言,公司生产模式包括自主生产、委托加工和外协生产三种类型。
 (1)自主生产
 公司自主生产主要包括电路板的组装、嵌入式软件的写入和通断控制器、室温控制器等产品的组装、测试,集中供热节能控制装置等柜类产品的组装。公司的核心技术主要体现在各类产品的嵌入式软件以及设备的定型、嵌入式程序的写入以及产品性能测试、检测等。
 (2)委托加工
 公司委托加工产品主要为集成电路板等零部件,委托加工商主要负责完成集成电路板的贴片焊接、变频柜加工等工序。公司负责产品研发、设计、定型以及元器件确定、指定,关键原材料由公司确定采购渠道并采购后提供给委托加工商,委托加工商严格按照公司提供的设计图纸和技术要求组装焊接为成品线路板。
 (3)外协生产
 公司外协生产内容主要是通断控制器、塑料外壳、柜类产品外壳等零部件。外协生产过程中,公司负责提供设计图纸、技术参数、质量标准及检验检测要求,外协生产单位按照公司要求采购原材料并完成加工生产。
 4、销售模式
 公司通过直接销售方式向包括热力企业、政府供热主管部门、建筑工程施工单位、房地产开发企业等多类客户提供产品和服务。其中,公司承接的建筑工程施工单位及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订单一般是对应新建供热建筑项目,其下游客户也是热力企业,公司在项目交付或验收完成进入运行阶段后,直接面向热力企业提供后期技术支持等售后服务。公司采取以招投标为主,单一来源采购、竞争性谈判、竞争性磋商、商务谈判及其他为辅的方式取得各类业务订单。订单取得之前,公司销售人员会通过查询招投标网站、参加展览会及行业交流会、老客户介绍等多种方式同潜在客户保持密切沟通,以便及时获取商业机会并跟踪客户需求。
 5、研发模式
 公司主要采用自主研发的研发模式。结合自身行业知识密集、与新一代信息学科交叉应用的特点,公司电子技术部、软件技术部、自控技术部、节能技术部、AI技术部等涉及主营产品及服务的部门均配备全职研发人员,从事所在领域产品的研发以及技术工艺改进的研究。针对涉及智慧供热全面解决方案的关键技术,公司设置了跨部门的研发协作机制,通过抽调各部门的研发骨干人员组成项目研发团队,实现不同领域研发人员的有效联动,攻克重大、关键技术问题。同时,公司研发人员均密切关注智慧供热行业技术前沿和方向,并与市场建立了有效讨论机制,对行业发展、新兴技术产业应用等问题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互动。
行业地位 领先的智慧供热全面解决方案的信息系统集成服务商
核心竞争力 (一)核心技术、研发与创新能力
 1.核心技术与应用
 公司持续开展理论和技术研究工作,已在智慧供热应用平台、热网智能感知与调控等智慧供热相关领域拥有多项核心技术,并将相关技术通过政府级智慧供热监管平台、企业级智慧供热监控平台、热力站自动控制系统、二网智能平衡系统、热计量系统、热源优化燃烧自动控制系统、公共建筑节能控制系统等产品进行产业化落地。
 2.重视研发投入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共取得授权专利49项,其中发明专利17项,实用新型专利26项,外观专利6项,有效注册商标11项,软件著作权149项,参与制定2项国家标准、2项行业标准、5项地方标准。报告期内公司新增专利15项、软著5项。
 3.产品创新
 作为公司的核心技术产品,智慧供热应用平台不依赖于第三方工控组态软件,设计架构灵活,优化升级简单,不受采集点数限制,便于进行二次开发和系统扩容,且其功能不仅限于实时数据的展示和分析,还可自动提供决策支持信息,既可满足热力企业节能降耗、提升效益的需求,又有助于政府供热主管部门提升对供热行业监管和保障民生服务的信息化水平,并已完成与鲲鹏、麒麟等产品的兼容性适配,布局基于信创体系的智慧供热解决方案。
 (二)人才团队优势
 按照研发和技术应用两个方向,研发团队以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为主,并负责行业技术交流、解决方案设计、对热力企业远程技术培训,按照节能技术、软件技术、自控技术、电子技术等四个技术研究方向开展工作;应用团队面向市场客户进行现场踏勘、技术方案拟定、现场技术支持、后期技术服务。公司核心技术人员团队保持稳定,为公司长期稳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三)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
 公司依托河北工业大学等高等院校的优势学科,积极开展与高等院校的合作研发,将理论研究、技术开发、市场需求、新产品面世、产业化生产等各环节紧密结合,大大缩短了从新技术到新产品,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转化周期,逐步形成了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驱动机制。报告期内公司与河北工业大学深化既有合作,在其双碳研究院下双方共建智慧供热及智能装备技术中心,联合组建研发团队、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等高层次人才,在天津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立校企联合实验室,在选定的技术方向上加快相关科技成果产业化。
 (四)市场竞争优势
 作为一站式提供智慧供热全面解决方案的信息系统集成服务商,公司凭借先进的技术、优质的产品和专业的服务持续赢得了包括热力企业、政府供热主管部门、建筑工程施工单位在内的不同类型客户的持续信赖。
 (五)服务体系优势
 公司逐步完善市场开拓网络和本地化服务团队,初步形成了覆盖北方采暖区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营销及运维服务网络,技术服务团队与热力企业客户密切合作,建立了规范化的客户信息收集、数据分析、项目管理、售后服务的协同机制。另外,依托自建的智慧供热远程服务数据中心,公司总部专家团队可与跨地区提供远程指导和技术支持,促进智慧供热解决方案全面落地的同时,也增强了客户粘性,强化了公司作为智慧供热业务信息系统集成服务商的服务体系优势。
 (六)品牌价值
 公司是供热节能行业中极少数被工业和信息化部认定为专精特新“小巨人”的企业。经过十多年的业务拓展、研发投入和技术积累,公司突破以往主要为热力企业生产和供应纯硬件产品或配套零部件的传统经营模式,探索出一套以“解决方案设计+系统集成产品+专业技术服务”为代表的综合业务体系。近年来,公司在与政府主管部门和热力企业等代表性客户合作的过程中,陆续打造出若干行业标杆和应用示范项目。目前,公司已成长为国内供热节能领域的知名品牌商,在客户口碑、市场影响力等方面已位居行业前列。
经营指标 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1,249.29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22.5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054.41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52.9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营性损益的净利润为2,866.98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63.03%。
竞争对手 瑞纳智能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汇中仪表股份有限公司、威海天罡股份有限公司、同方节能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迈拓仪表股份有限公司、沈阳佳德联益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明天时能源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北京硕人时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西三水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新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艾克森股份有限公司、青岛海威茨仪表有限公司、山东耐威科自控技术有限公司。
品牌/专利/经营权 品牌:公司是供热节能行业中极少数被工业和信息化部认定为专精特新“小巨人”的企业。经过十多年的业务拓展、研发投入和技术积累,公司突破以往主要为热力企业生产和供应纯硬件产品或配套零部件的传统经营模式,探索出一套以“解决方案设计+系统集成产品+专业技术服务”为代表的综合业务体系。近年来,公司在与政府主管部门和热力企业等代表性客户合作的过程中,陆续打造出若干行业标杆和应用示范项目。目前,公司已成长为国内供热节能领域的知名品牌商,在客户口碑、市场影响力等方面已位居行业前列。
 专利: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共取得授权专利49项,其中发明专利17项,实用新型专利26项,外观专利6项,有效注册商标11项,软件著作权149项,参与制定2项国家标准、2项行业标准、5项地方标准。报告期内公司新增专利15项、软著5项。
投资逻辑 1.自成立以来,公司专注于供热节能产品和相关服务的研发、推广及应用。目前,公司核心产品已应用于北方采暖区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并逐步拓展至长江沿线的部分非集中供暖区域。其中,作为公司代表性核心产品的政府级智慧供热监管平台覆盖监管面积已达14亿平方米,企业级智慧供热监控平台累计应用百余家热力企业,相关指标均位居行业前列。经过多年的行业深耕和稳健发展,公司产品和服务在政府供热主管部门、热力企业两大客户领域积累了丰富的资源,公司已成为在供热节能行业具有较强品牌影响力的知名企业。
 2.公司重视技术开发与研发投入,研发人员占比和研发费用率在行业中处于较高水平,未来公司将持续加强主营业务研发投入,深化和优化智慧供热技术体系,扩大技术影响力,保持技术领先地位。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共取得授权专利49项,其中发明专利17项,实用新型专利26项,外观专利6项,有效注册商标11项,软件著作权149项,参与制定2项国家标准、2项行业标准、5项地方标准。报告期内公司新增专利15项、软著5项。
 3.作为一站式提供智慧供热全面解决方案的信息系统集成服务商,公司凭借先进的技术、优质的产品和专业的服务持续赢得了包括热力企业、政府供热主管部门、建筑工程施工单位在内的不同类型客户的持续信赖。城市级智慧供热管理平台产品石家庄市“城市智慧供热大数据管理平台”入选工信部“2020年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项目”,企业级智慧供热监控平台及软硬件系统集成产品已在北方采暖区多个具有影响力的大型热网智能化改造项目中标,建立了应用示范项目,积累了丰富的客户资源。
消费群体 公司产品和服务的主要使用方为热力企业(供热单位)和政府供热主管部门。
消费市场 东北、华北、华东、华中、西北
行业竞争格局 近年来,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不断实现突破,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实现快速发展和融合创新。供热领域中的信息系统是支撑智慧供热资源整合和流程优化完善,推进供热行业标准化、精细化、自动化、智能化管理,实现智慧供热目标的基础,其自身的发展突破客观上为供热节能行业升级进步扫清了障碍,促进供热行业向智慧供热发展。
 公司产品和服务的主要使用方为热力企业(供热单位)和政府供热主管部门。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城市人口数量的上升带来了供热需求的不断增长,推动供热行业的快速发展。2022年出台的《全国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十四五”规划》明确了要系统提升集中供热能力和服务面积等城市基础设施供给能力。鼓励城市内热网联通、热源相互支持,保障供热安全;开展城市集中供热系统清洁化建设和改造;加强清洁热源和配套供热管网建设和改造,对存在漏损和安全隐患、节能效果不佳的供热一级、二级管网和换热站等设施实施改造;降低供热管网热损失率和单位建筑面积集中供热能耗,提升清洁取暖率,支撑城镇供热低碳转型。
 近二十年,我国城镇化高速发展,2021年我国城镇人口达到9.14亿,农村人口4.98亿,城镇化率从2001年的37.7%增长到64.7%,大量人口由乡村向城市转移是城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面对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北方地区人民群众的供热需求,我国北方城镇供热以大型集中供热系统(热电联产为主)作为主要供暖方式,其以保障冬季室温最低温度达标为供暖目标,以单一种类能源、大管网、大型热力站及供热系统大调度为主要特征。随着城镇化率提升,北方城镇供暖面积还将进一步增长。与此同时,长江中下游流域夏热冬冷地区,冬季室内温度较低,远远偏离环境热舒适的要求,其城镇供暖的需求潜力正在快速释放,部分地区也逐渐开始采用工业余热、热电联产和水源热泵等技术集中供暖。
行业发展趋势 1.我国北方地区既有供热面积
 由于统计口径、统计方法的不同,关于北方地区供热面积各种公布数据之间存在较大数据差异,通常行业内认为较为权威的数据如下:根据《中国城乡建设统计年鉴》的数据,我国近十年来集中供热面积增长迅速,2020年北方地区城镇集中供热面积约122.1亿㎡。其中城市集中供热面积占比80.9%,小城镇集中供热面积占比19.1%,可见城市集中供热在我国北方集中供热中占主体地位。根据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估算,截至2020年底北方供热面积已经达到156.3亿㎡,考虑补充统计年鉴中未覆盖的如高校、部队、机关等非经营性集中供热面积,得到修正后的集中供热面积为137.8亿㎡,集中供热率为88.2%。按前述清华大学研究团队最新估算,2021年供热面积为162亿㎡。
 2.我国供热行业的发展历史
 根据清洁供热产业委员会的划分,我国供热行业发展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1)行业起步期(1949--1979)
 建国后“一五”期间,在苏联的援助下我国在主要城市建立了20个热电厂项目,形成了基础热源的雏形。
 (2)行业发展期(1980-1999)
 1980年北方有10个城市建立了集中供热设施,至1989年全国有81个城市开展集中供热,至90年代随着技术的发展,热能利用率逐步提高。
 (3)行业转型期(2000-2016)
 自2003年多个部委联合引发《关于城镇供热体质改革时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开始,政策鼓励供热行业的开发和利用向清洁化转型;2013年国务院发布的《大气污染治理行动计划》要求全面整治燃煤小锅炉,加快推进集中供热、“煤改气”“煤改电”工程建设。
 (4)建设清洁供热时期(2017--至今)
 随着2017年《关于推进北方采暖地区城镇清洁供暖的指导意见》《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规划(2017-2021)》等政策的出台,促进了供热行业向清洁化建设的全面转型,提出2021年我国清洁供热率达到70%目标,定义了清洁取暖是指利用清洁化能源、通过高效用能系统实现低排放、低能耗的取暖方式,包含以降低污染物排放和能源消耗为目标的取暖全过程,涉及清洁热源、高效输配管网(热网)、节能建筑(热用户)等环节。2020年“双碳”目标的提出赋予了供热行业新的发展内涵,由于煤炭、天然气等化石能源仍然是我国供热的主要能源,如何实现供热领域的“双碳”目标是城市能源供给系统碳中和的关键议题。
行业政策法规 《关于城镇供热体质改革时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大气污染治理行动计划》、《关于推进北方采暖地区城镇清洁供暖的指导意见》、《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规划(2017-2021)》。
公司发展战略 作为一站式提供智慧供热全面解决方案的信息系统集成服务商,公司秉承“以科技赋能传统供热行业”的理念,致力于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供热行业的垂直应用,为热力企业及相关客户降低能耗和运营成本,以及通过自主开发的智慧供热监控平台助力政府部门提高对供热行业监管和保障民生服务的信息化水平,为我国供热行业向数字化、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的模式转型提供全面解决方案,进而推动供热行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此外,在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愿景下,公司致力于将自身技术积累与运用向多能互补的集中供热、基于地热资源利用的分布式供热、清洁能源分散式供热等应用场景进行推广。
公司日常经营 公司逐步完善市场开拓网络和本地化服务团队,初步形成了覆盖北方采暖区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营销及运维服务网络,技术服务团队与热力企业客户密切合作,建立了规范化的客户信息收集、数据分析、项目管理、售后服务的协同机制。另外,依托自建的智慧供热远程服务数据中心,公司总部专家团队可与跨地区提供远程指导和技术支持,促进智慧供热解决方案全面落地的同时,也增强了客户粘性,强化了公司作为智慧供热业务信息系统集成服务商的服务体系优势。
 公司是供热节能行业中极少数被工业和信息化部认定为专精特新“小巨人”的企业。经过十多年的业务拓展、研发投入和技术积累,公司突破以往主要为热力企业生产和供应纯硬件产品或配套零部件的传统经营模式,探索出一套以“解决方案设计+系统集成产品+专业技术服务”为代表的综合业务体系。近年来,公司在与政府主管部门和热力企业等代表性客户合作的过程中,陆续打造出若干行业标杆和应用示范项目。目前,公司已成长为国内供热节能领域的知名品牌商,在客户口碑、市场影响力等方面已位居行业前列。
公司经营计划 2023年公司将继续深耕基于以热电联产为主要热源结构的城市集中供热的智慧供热市场。提升和优化市场网络布局与运维服务网点本地化建设,促进重点区域潜在客户的订单转化,推动公司业务可持续发展。利用公司在方案设计、热网管控、供热运行控制策略等方面的技术优势和经验,联合外部合作伙伴共同拓展地热资源利用、多能互补、热泵技术路线的分散式取暖等应用场景,向中小城镇和农村地区提供清洁能源供热的解决方案。
 产品研发领域,在目前智慧供热全面解决方案及系列化关键产品体系的基础上,加大对核心技术的研发投入,融合现代化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云计算技术深化和优化智慧供热节能技术体系,保持技术领先地位;结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研发多能互补的供热新技术、新系统,适应市场发展对新技术和新产品的需求。
 继续推进募投项目建设。公司募投项目紧密围绕公司主营业务和发展战略目标,公司将积极推进各项目的建设,通过项目建设进一步提升公司在人才吸引、研发水平、市场网络等方面的竞争力。
 公司管理方面,不断增强技术、业务整体协同能力,提升运营效率。优化绩效管理和考核管理,完善激励体系,促进人效提升。
公司资金需求 本公司已从多家商业银行取得银行授信额度以满足营运资金需求和资本开支。
可能面对风险 1.行业政策调整风险
 公司产品和服务的主要使用方为热力企业(供热单位)和政府供热主管部门,而热力企业对供热系统建设、智能化改造、供热节能技术提升需求以及地方政府部门对供热监管信息化升级等方面的需求受国家宏观行业政策的影响较大。如果未来国家政策出现重大调整,或是地方政府部门对供热节能行业的扶持力度减弱,则可能导致公司产品和服务的市场需求增速放缓,使得公司经营业绩发生一定波动。应对措施:公司将紧密关注行业政策调整和趋势,及时把握政策动向,整合配置资源抓紧市场机遇,并持续提升在技术研发、团队建设、业务布局、管理等各方面的运营水平,增强抵御政策风险的能力。
 2.技术创新风险
 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与传统供热行业的不断融合,供热行业正面临向数字化、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的方向升级变革的发展趋势。如果公司未来不能紧跟行业需求变革的发展趋势,不断拓展新的产品线,可能导致公司不能持续提供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公司将面临因无法保持持续创新能力而导致市场竞争力下降的风险。应对措施:公司将根据自身对供热行业发展趋势的理解及节能技术升级方向的预测进行持续的产品、技术或模式创新,加快研究成果的产业化落地,不断推出引领或符合市场需求的创新成果和解决方案。
 3.应收账款余额较大风险
 随着公司业务领域和规模不断扩大,应收账款可能会进一步增加,未来仍然存在货款回收不及时、坏账损失、应收账款周转率下降导致的经营风险。虽然公司欠款客户多数为政府供热主管部门、国有热力企业、具有央企或国资背景的工程总承包商(其下游客户主要为热力企业)为主,总体资信良好,但受经营波动、资金不足等因素影响,公司部分企业客户和地方政府资金周转放缓,项目回款可能存在一定难度,对公司的经营性现金流、经营成本和净利润可能造成不利影响。应对措施:公司一直非常重视应收账款的管理,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客户评级制度,并根据客户评级情况给予适当的信用期和信用额度,从源头保证应收账款的安全性。并将销售和回款任务的完成情况作为日常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定期对账龄进行分析,及时安排催款,使应收账款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内。
 4.人才流失及短缺的风险
 随着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新产品的持续研发,公司在技术研发、市场营销、运营管理、等各个环节需要大量专业的高素质人才加入,公司现有岗位关键人才的流失或未来人才储备的不足可能导致人力资源不能满足公司经营发展的需求,若公司不能维持人员团队的稳定建设,则经营的可持续发展将面临风险。应对措施:公司将持续建设和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加快优秀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为员工营造满意的工作环境,优化配置将资源想优秀人才倾斜,将短期和长期激励相结合,夯实人才团队建设基础。
 5.经营业绩季节性波动风险
 公司供热节能产品或解决方案的供货、施工、交付或安装等工作一般在集中供暖季之前完成,且需进入供暖季运行一段期间或至少经历一个完整供暖季后方可启动项目验收工作。因此,公司承担的面向企业的合同项目大多在第四季度和第二季度完成验收并确认收入,这使得公司业务和经营业绩具有较为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应对措施:公司面临的经营业绩季节性波动风险是由下游客户的性质决定的,公司将合理做好经营计划,加强预算管理来弱化风险。
股东回报规划 根据《公司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及《公司章程》的规定,公司制定未来三年(2024—2026年)股东回报规划:公司可以采取现金、股票、现金与股票相结合或者法律、法规允许的其他方式分配利润。每年以现金方式分配的利润应不低于当年实现的可分配利润的10%,最近三年以现金方式累计分配的利润不少于最近三年实现的年均可分配利润的30%。在满足现金分红条件时,原则上每年进行一次现金分红,每年年度股东大会召开后进行一次利润分配(优先现金分红),公司董事会可以根据公司盈利情况及资金需求状况提议进行中期利润分配(优先现金分红)。
项目中标 联合体中标1.24亿元智慧供热项目:工大科雅2023年5月5日公告,公司收到《中标通知书》,确定公司(联合体成员:山东鸿华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为哈尔滨市哈投集团智慧供热项目(二期)施工的中标人,中标价格为1.24亿元。工期共489天。项目后续若能正式签订合同并顺利实施,将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
爱买股网股票展示推荐
手机版 | 电脑端
在线客服
本站数据全部免费提供,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粤ICP备2021140343号-1